(三)活学活用,反映生活
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,要让学生把新知识应用于生活中,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。
例如,在学习了正方体、长方体、圆柱、球的特点之后,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正方体、长方体、圆柱、球。认识数字之后,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这些数字。学习分类后,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分一分。从生活中学,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,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。只要教师多动脑筋,多想办法,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,就一定能让学生亲近数学,让数学真正走近学生。
二、多角度分析问题,从思考中学
(一)独立思考,养成习惯
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。只有思考,才会有所得。特别是自主的、独立的思考,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。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素材,让他们有所想: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,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得。
例如,“9加几”的情境图,是一个十分热闹的运动会的场面,在教学的时候,让学生看图,想一想可以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样的问题。学生自己观察,自己思考。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,所以思维的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。学生在思考后汇报的时候,就会根据其他同学的答案丰富自身的知识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促进创造性思维的萌芽。
(二)多元思考,一题多解
一幅相同的图画,在不同人的眼里,会读出不同的韵味。同样,同一道题,不同的思考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。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因素,培养学生多方位、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,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。
例如,在教学“8.7.6加几”的时候,出示8+9=?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 8+9的得数是多少。学生在略微思考后得出了多种答案。
(1)8 + 9=17
│ /\
└─2 7
10
(2)因为9+8=17,所以8+9=17。想大数加小数。
(3)8 十 9= 17
/\ │
7 1─┘
10
(4)因为8和9组成17,所以8+9=17。想数的组成。
(5)也可以接着数,9,10,11,12,13,14,15,16,17。
……
只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足够的思考时间,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,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。